今天咱们要讨论的是短视频平台上的直播带货会一直存在吗?先给出判断和分析说结果,基于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带货不仅会一直存在,而且将会越来越重要。甚至可以这么说,直播带货这样的销售模式非常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一点、刺激不必要的消费。听到这儿你可能要炸锅了,刺激不必要的消费,那就是忽悠我买东西。这怎么会是直播带货的优势呢?先别着急,听我来给你慢慢解释。绝大多数人买东西就是为了满足此时的需求。比如说我饿了要吃饭,旅游了,要订酒店,换季了要买衣服,没有化妆品了,要补货。只有极少数的购物狂会疯狂的扫货。不管用,不用得上,喜欢了就买,或者看到便宜的就买商家打折促销。
传统电商搞购物节,就是为了刺激这种不必要的消费。而基于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带货,从它出现的第一天起,就不是为了满足需求,而是在制造需求。大部分人来短视频平台主要的目的就是娱乐休闲学习。而系统会根据每个人的画像,顺便推荐一些商品的视频,还有直播间很有可能你在看这个视频或者直播间之前,你从来没有想要买这些东西。
我的父亲今年70岁了,过去他很少去商场,从来不逛电商平台。但是如今他时不时会在短视频平台购买一些七七八八的小玩意儿。今天家里边儿又多了一包鱿鱼丝,明天邮来一箱粽子,后天买了一台加湿器。前几天我们家这个水龙头上统一安装上,可以调节水量和角度的花洒。我父亲说就是短视频里边看完之后觉得太实用了,直接在直播间下单了。这些消费放在过去,那是不可能产生的。也就是说这个短视频平台更像是一个购物中心。大家的目的是来看电影的吃饭的、娱乐的。走进购物中心,刚好看到一家店东西挺好,还打折了就买。本来不在计划当中的消费行为,就这样在被刺激之后。产生了好了问题的关键来刺激大家去买本来没有计划购买的东西,这有什么好处呢?这背后有一条基础的经济学逻辑。咱们每个人不仅仅是消费者,更是生产者,只有消费不断的被刺激,才会有持续不断的生产机会。有持续不断的生产,才会有稳定新增的工作岗位。有了工作岗位,大家才会有更好的收入。有了收入再去进行消费。整个经济被盘活起来,这才是一个良性循环。所以说比起通货膨胀,通货紧缩才是更可怕的。大家都不消费了,经济也自然就停滞了。要知道,就算在国家层面,经济调控手段当中。
就会成为企业的负担。于是工人下岗,企业倒闭。但是基于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带货是平滑匀称的刺激消费,这甚至会成为一种新的消费习惯。有旺盛的消费需求,才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基础。
以上讲的内容可能会稍微有一些理解门槛。其实你只要记住一句话,咱们所有人赚的钱都是因为社会中有其他人消费的需求。这样的需求越多,咱们才越有赚钱的机会。
咱们就拿饮料来说,北京的孩子都知道北冰洋过去很多地方知名企业并没有参与到间歇的市场竞争当中。做的大的拓展渠道,做到全国知名,做不大的也可以偏安一隅,厚积薄发。但是自从传统电商平台兴起之后,信息被充分打通。全网都在比价消费者最朴素的心理就是谁便宜我买谁的东西。在传统电商平台搜一件商品,大家就找那个性价比最高的买。这看似是造福了消费者,实际上是一场灾难的商家被倒逼只能不断的降价,而企业不可能抛弃利润。于是落后地区的品牌由于没有竞争力。

基于短视频平台的直播带货如何破这个局呢?不用破,他天生就不是用来内卷的。短视频是种草,直播间是卖场跟过去不同,在这里购物的消费者很少比价,或者说他想要比价也并不方便。每个账号每个直播间跟。更像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茧房。消费者之所以买单,首先是被刺激了需求,同时也是对这个主播的信任,以及直播间营造紧张的氛围。往往买完东西回头一看,以为自己占到便宜的商品一比较并没有多优惠。这似乎听起来很扯,你这不是在忽悠我吗?
目前,短视频平台如果真的想把直播电商做好有一点至关重要,那就是要降低企业的流量成本。如果消费被刺激起来了,企业也终于有了合理的毛利。但是获取流量的费用太高,企业买流量成为了新的负担,这也绝对不会被允许。
如今说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服务制造业就应该是大的社会导向。一旦出现流量成本过高的情况,相关部门一定会出手监管。这也就意味着,仅仅靠购买流量。就想把东西卖出去的传统电商逻辑会越来越走不通。短视频平台的经营策略一定是鼓励那些用户反馈好,服务过程好、前端内容好,流量转化好的四好品牌。平台从交易当中拿一部分的服务费,这才是助力制造业的良性做法。
这对于传统电商来说,的确是需要恶补的一门课程。曾经电商世界玩法是依靠积累资本购买流量,压低价格,挤压竞争者的生存空间。如今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做好内容,才是新时代的新主题。
- 总部信息
- 暂无标签